第三十四章 鸣镝弑父(1 / 1)

行走在大秦 岳南山 1918 字 4天前

头曼单于率领匈奴最后的力量逃到了蒙古高原沙漠以北,有了沙漠的阻隔,秦人很难找到,头曼单于终于放下心来。不久,冒顿率领手中的一万五千骑也赶了过来。

“你把秦人打败了?”头曼半信半疑,冒顿手中的兵将几乎没有损失。

“秦人刚与我交战,刮起狂沙,秦人为风沙所迷,大概还在寻找回去的路径。”冒顿轻描淡写的说道,“天神助我,使孩儿顺利归来。不知三弟有没有如此幸运。”

头曼点点头,便不再吱声,近几个月胆战心惊的日子终于过去,他要好好歇一阵了。

耆英独骑归来时,让众匈奴人大吃一惊。头曼庆幸匈奴第一勇士归来,在以后匈奴与其他部落的交战中又增大了几分胜利的几率,而忘记了耆英是他的儿子,没有父亲看到儿子的欣喜。

转眼夏季就要过去,秋天到来了。漠北的天气较河南地要严寒得多,秋日就常见飞雪。为了庆祝寻找到了新的安息之处,也为了赶走近一年的不幸,匈奴整个部落举行传统的屠何恩节。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节日。

冒顿在得知父亲想假月氏之手杀掉自己的那一刻起,他对头曼单于的感情就只剩下仇恨了。在得到一万名骑兵后,冒顿并没有马上对自己的父亲动手,因为他知道此时时机还不成熟。而这支骑兵队伍并不绝对听命于自己。而身为单于的父亲手上的兵力何止十倍于自己,此时动手无异于自寻死路。为了让这支骑兵队伍完全忠于自己,冒顿想出一个办法来调教他们。

冒顿发明了一种响箭,这是一种特殊的箭,名字叫“鸣镝”,也就是射出去之后会发出鸣响的箭。接着,他对手下骑兵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也就是说鸣响的箭射到哪里,你们也要射到哪里,不然杀头。

几天后,冒顿召集骑兵们外出打猎,这实际上是第一次对骑兵们进行调教。冒顿看准一头野猪,拉弓放箭,射出了鸣镝。有的骑兵随之朝野猪射出了箭,有的骑兵则把冒顿几天前的命令忘记了,呆呆地坐在马上没有任何反应。冒顿当即下令把这些没有射箭的骑兵统统杀掉。

过了几天,冒顿又把骑兵们召集起来,进行第二次调教,这次不是打猎,冒顿把鸣镝射向了自己心爱的座骑。机灵的骑兵眼疾手快,跟着冒顿就拉弓放箭。可更机灵的骑兵想,射杀了冒顿心爱的马,如果他追究起来,那不就惨了?就在他们这么想的时候,冒顿的马刀也架在了他们脖子上了。

又过了几天,骑兵们再一次被集合起来,他们不知道,这是冒顿对他们的一次残酷的调教,更是对他们人性的挑战——冒顿把鸣镝对准了自己最宠爱的爱妾。

经过前两次的教训,很多人学乖了,紧跟着冒顿就把箭射向了那个可怜的的女人。

当然,有一些骑兵知道野猪和马毕竟都是动物,而现在面对的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冒顿最心爱的女人。于是,他们迟疑了。又一次,他们为迟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经过了这一次最残酷的调教,剩下的骑兵惟冒顿命是从。但是,以上的目标都不是冒顿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

在一次射猎中,冒顿忽然转身,把鸣镝射向了头曼单于的座骑。

对受过冒顿非人训练的骑兵们来说,如果说这只是一匹马,那是不对的。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匹好马,而且是直接领导冒顿的最高领导头曼单于的好马!直接领导的东西,直接领导自然可以作出处理决定,但是最高领导的东西,直接领导就不一定有权力作出处理决定了。

射,最高领导那关过不去;不射,直接领导这关过不去。

射?还是不射?这真是个艰难的决择!

冒顿已经射出了第一箭,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同时结合前三次经历,大多数骑兵还是把箭射到了头曼单于的座骑,少数人还是在迟疑的时候一如既往地做了冒顿的刀下鬼。

经过这四次的调教,冒顿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剩下的骑兵已经完全听命于自己了。

在耆英还未归来时,大家都以为耆英死了,冒顿的计划暗中不动。可耆英回来了,以前与自己交好的须卜居次两头讨好,背地里对头曼不停地说耆英的好。而现在须卜氏的力量最强,头曼有好多地方需要依仗须卜氏。外有须卜居次,内有胡姬的枕边风,冒顿等不及了。

屠何恩节为冒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次狩猎比赛时,头曼单于为了彰显自己老当益壮,也为了鼓舞低落的匈奴人,亲自参加。冒顿带着手下骑兵随行。冒顿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射出了鸣镝,朝向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

经过那么多次的调教,骑兵们都学聪明了,全部把手中的箭射向了匈奴首领。转眼间,头曼单于就被射成了刺猬。

头曼单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中,而且杀自己的“刀”——一万名骑兵还是自己亲自送给他的。

杀了头曼单于,冒顿当即把差点让自己丢了性命的罪魁祸首——胡姬和胡姬之子德古拉也一起杀掉了。

匈奴人大惊,耆英迅速回到须卜氏。而冒顿为了显示自己宽大为怀,招抚慌乱的匈奴部落,立耆英为左贤王,此时他手上弑父的鲜血还在往下滴。

秦始皇第四次东巡到蓬莱山时,忽然做了一个梦,梦中一条巨大无比的鱼拦住了东去求仙的海船。带头的徐福上天求祷,说只有世间的祖龙才可以杀死这条海鱼,让海船通行。秦始皇梦中醒来,惊喜不已。自从徐福在秦始皇第一次东巡,泰山封禅时得遇秦始皇,为秦始皇海上求仙,迄今已经五年有余,一直没有消息。许多人暗地里都说徐福把秦始皇骗了,骗了一笔不小的钱财不知去哪儿逍遥去了。而秦始皇却不置可否,只是暗地里寻找消息,没想到这次来蓬莱一下子神遇徐福,秦始皇当即决定登上大船,去杀海鱼。

随行的众臣惊吓不已,不知秦始皇痴迷神仙已到了如此地步。

“父皇,海上风浪滔天,还是让孩儿替你去吧。”胡亥在赵高的教导下,十足一个孝子贤孙的模样。

“胡亥的孝心为父知道。”秦始皇难得爽朗的大笑,“只是上天授意为父。上天对胡亥有什么指示吗?”

胡亥不知所以,半天懵懂答道:“没有”一边的赵高恨铁不成钢的叹了口气。

“既然上天没有授意于你,为父要亲自射杀海鱼!”秦始皇决定的事没有人敢反对,很快当地官员把最好的一艘大船献了出来。

大船沿着蓬莱仙岛开了小半日,哪儿有大鱼的影子呢?众臣让秦始皇回去休息一日后再寻找。秦始皇却兴致勃勃,坚持让大船朝海里开。

随着海浪的颠簸众臣又忐忑了一个多时辰,忽然一个卫士大声叫道:“鱼,大鱼!”

不远处,迎着阳光,一条巨大的海鱼在水面上跳来跃去。众臣惊喜万分。秦始皇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弓弩,拉满弓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

海鱼挣扎不已,沉进水里又想跃出海面,被随后的弓箭射中,一会儿就沉到了海里,水面上荡出一层红色的波纹。

“吾皇威武,吾皇万岁,万万岁”众臣子跪在甲板上,被所看到的情景震骇不已。

秦始皇高兴至极:“众卿平身。这次各位随行,劳苦功高。卢生,侯生,接引上天使者,指出这次出行路线,厚赏。”在旁侍立的卢生、侯生本来战战兢兢,这下长长嘘了一口气。

返程的路上,秦始皇心情格外地好,看到在一旁恭敬侍奉的蒙毅,忽然想起打匈奴的蒙恬,决定绕道上郡,从上郡返回咸阳。

到达上郡郡治肤施,王耀祖忙不迭地服侍。王耀祖当官几十载,第一次得见龙颜,见到国家中枢里这么多的人物,心情激动,汗流不止,虽然已经是秋天了。

“赵大人,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多多指导,小地方还请多多担待。”

赵高看着笑呵呵的王耀祖,呵呵两声,皮笑肉不笑:“有什么好的尽管拿出来,陛下满意了我们就满意了。什么担待不担待,王郡守这样说,可折杀赵某了。”

“是,是,是,王某明白。”

“你明白,可知陛下为什么要来肤施?”

“这陛下英明神武,王某不知。”王耀祖看着阴阴的赵高,心里莫名地发瘆。

“最近可有什么新鲜的事儿?”

“新鲜的?”王耀祖想了想,“东街一位妇人一胎生了三个儿子,家里摆了两个月的酒,高兴得要疯了。西街一位十多岁的姑娘说自己是天神下凡”

赵高看着王耀祖:“这也是你一个郡守的职责?”

“大人明鉴,新鲜的事,肤施城内王某只知道这些”

“”

等了一会儿,赵高又问:“我问你,蒙将军与匈奴人仗打得如何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