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各尽其材(1 / 1)

行走在大秦 岳南山 1834 字 4天前

在草原上大雪肆虐之前,杨真沿着黄河打败降伏了数十个胡人部落,只不过这些部落都不大,多则数千人,少则几百人。加之上次出使匈奴的记忆,杨真沿黄河转了一圈后,向东南方向驰去。如果胡人还未迁徙,那里不远应该有一个大的部落。

“禀报大人,黄河边忽然出现数千人,可能是匈奴人要渡河了。”斥侯道。

“忽然出现这么多人,是不是听说别人部落被打败,要逃了?”惊有些疑惑。

杨真拍拍惊:“你说得很对。咱们转了这么久,最大的部落也就几千人。黄河边忽然出现这么多人,应该是大的部落,要逃了。”

于是骑兵营立刻转身向西边黄河驰去。许多人已坐着简易的木筏到了河中央,后面岸上布满了牛羊财物。看到秦军到来,还在岸上的匈奴人顾不得冬天河水冰冷刺骨,纷纷骑马跳进河中。秦军驰过,岸上的匈奴人一下子被冲散。很快,箭矢在空中飞过,朝河中的匈奴人飞去,哭声、喊声一片,在刀剑的砍杀声,马的嘶鸣,牛羊的呜叫中,天上开始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来,这是入冬的第一场雪。

“大人,还要继续向前行进吗?”清点完俘虏,惊问杨真。

杨真看着天上越来越大的雪,为了快速行军,骑兵营带的辎重不多,如果雪大封路,再往西行,很可能回不去九原与大军汇合,当然更有可能的会是冻死饿死在荒原中。

“立刻行军,转赴九原。”杨真道。

骑兵营马不停蹄,趁着雪刚下,路好走,快速向九原方向驰去。

当远远望见九原城上竖着的大秦旗帜时,在大雪中奔波了四五天几乎没休息的骑兵纷纷松了口气。

进得城内,发现小小的九原城已经整洁有序。城墙加固了一番,虽然只有数栋简单的房屋,到处都是营帐,但却是一番不同的气氛。

看到骑兵大队归来,蒙恬不觉松了一口气。

杨真向蒙恬汇报战争情况,总觉得有一束光线朝自己有意无意的射来,扫了一眼,司马李延年旁边站了一个新人,似曾相识。

“杨大人,向你介绍下,这是李双李公子,现在在我身边做录事。”录事这个职位,是个低级的文职,比刀笔吏稍微好些,跟后世的书记员差不多。按以往李双的脾气,哪能放在眼里,录事的薪奉待遇还不如李家的一个主事。但在军队中几个月来,他也深知自己不是打仗的料。而建九原城,许多事情需要记录统计,李延年手下只有两个负责缮写的刀笔吏,军中又几乎是一字不识的莽汉,读过几本书又受过家世熏陶的李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杨真乍一眼没看出来。不要说杨真,以前与李双熟悉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很难认出这是昔日风度翩翩的贵公子。李双明显瘦了一圈,他穿的衣衫是家人按以前的身量准备的,结果本来单薄的身体更显得瘦弱。

“李公子。”杨真行礼。

“杨大人。”李双回礼。

看二人谦和有礼,蒙恬松了口气。蒙恬深知二人过节,怕李双公子气发作,但看他接受自己的安排,不觉一喜。李双看杨真,虽然也是黑瘦,一脸风尘,但却神采奕奕,心下叹了口气。战争已磨去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杨真能有今日他心底里打实佩服。

军中他人并不知杨李二人故事,看蒙恬如此郑重的介绍,还有些疑问。不过众人很快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去。

蒙恬这次率二十万人征伐匈奴,除去回转运送俘虏财物的四万人,战争中死去的近一万人,军中还有十五万人。这十五万人要待在九原城里,度过几个月的寒冬。除了人,要吃进肚子里的牛羊,另外还有十万马匹。秦人是勇猛的军人,一方面要适当的训练,保持军队的力量;一方面又不能训练过度,训练多了,消耗体力太大,吃得就多,粮食难免会不足。杨真本想借这几个月好好训练一下手下士兵,发现现实如此,只得见机行事。

大雪过后,天气难得晴朗了几日,草地上的积雪化去了大半。呆在九原城中无所事事的秦人,在最高长官蒙恬允许后,争先恐后的出城去草原上狩猎。这并不是狩猎的好季节,但却可以借狩猎训练军队。另一方面,猎到的动物也是士兵们难得的口粮,毕竟在军队中,除了高级军官,一般士兵很难吃到肉食。

数万秦兵在寒风中东猎西射,而几千里之外的岭南,因为灵渠已通,对百越的全面反攻正式开始。在前些年的战争中,秦军虽然停滞不前,但百越各族已被秦军打伤了元气,现在粮草充足,不到一年,岭南全被平定。战报传到咸阳,秦始皇却不在,数月前,他带着上卿蒙毅、中车府令赵高、爱子胡亥开始了一生中的第四次全国巡察。

丞相李斯代处理全部政务。当收到九原方向的信简,他打开细细看了一遍,正准备放下,发现里面还附了几张另外的竹简。他拿起一看,原来是蒙恬单独向他说明了李双的近况。看完又看了一遍,李斯有点儿不相信似的,又细细从头读了一遍,这才明白蒙恬的话。李双这个被娇养的温室花朵终于开始认识自己了,叹口气又不觉一笑。

这一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秦统一六国后的第七年,北面打跑了匈奴,南边平定了百越,大秦王朝走到了最巅峰,疆域前所未有的扩大。

匈奴王庭里,头曼单于一下子老了许多。自从仓促中渡过黄河,穿过阴山,来到匈奴人最早以前的栖息地,现今的蒙古高原上,头曼强健的身体一下子病倒了。十万骑兵零零散散逃回来了不足三万,三大贵族部落之一呼衍氏全部覆灭,兰氏只有数千人逃出,须卜氏因为须卜居次的谋划保住了有生力量和大部分财产,其他的小部落零零散散,自愿依附王庭和须卜氏生活。而这次被秦人驱逐,除了须卜氏,最让人注目的要数头曼的长子冒顿了。冒顿率领的万骑折损最少,再加上从九原城撤回来的兵员,冒顿手下足足有一万五千骑,除了王庭,现在冒顿兵力最强。而左贤王和木那塔被俘虏,有望得继左贤王之职的明显是冒顿,匈奴内部有一个不明说的内部规定,谁是左贤王,下一任单于就是你。是以耆英和胡姬都着急起来。

“单于,我们就这样在这里窝着,不返回河南地了吗?”这日,胡姬看头曼心情不错,小小翼翼地问道。

头曼半天才作声:“你想回河南地?”

“是啊,你看这里天又冷又干,你的身体都禁受不住。”胡姬擦擦泪眼,“德古拉还小,如果你有什么不测,我们母子怎么活啊。”

头曼看看玩耍可爱的幼子,小儿不知愁,正在地上爬来爬去。头曼道:“秦人欺我太甚,等天暖和了,必定去抢掠一番,以消我心中之气!”

“单于要亲自出马吗?”胡姬问。

“我倒想亲自去。”

“单于身体不好,要好好休养,不为别的,也为了德古拉。他这么幼小,不能没有父亲”胡姬说着忍不住哭起来。

头曼感动不已:“别哭了,这次我守着王庭,让冒顿和耆英去吧。冒顿这次与秦交战,很有谋略,骑射又好,手下兵士又多,出去肯定能收获多多。”

“是啊,有了冒顿和耆英两位王子,部落复兴有望。到那时我们又能重返河南地了。”胡姬心中暗喜。最好冒顿和耆英被秦人杀掉,那么单于之位德古拉莫属。

冰雪消融,春天终于来到,头曼命冒顿和耆英率领三万人马去秦地劫掠一番。匈奴这次大伤元气,就想起了老传统,抢别人的比自己恢复起来又快又方便。

冒顿不愿意:“父王,我们刚被打败,元气未复,如果现在再去与秦人交战,再死去许多族人,我们部落就要完了。”

“胡扯!”头曼怒道,“我是让你去抢掠,不是去打仗,你去秦军薄弱的地方,抢了他们的财物回来,我们部落才能更快地壮大。”

“河南地已被秦人扫掠一空,还有什么财物?这时候如果再遇秦兵,无异于送死。”

“草原那么大,秦军就是再多,怎么说碰上就碰上?”头曼道,“秦军在东,你往西去,肯定遇不到秦军。”

冒顿无法,只得道:“过两日是我母亲的忌日,能否过了那日再出发。”

头曼应允。

须卜居次暗中让女儿告诉女婿耆英,不要离开匈奴王庭。次日,耆英称病不出门。

“有病?还没听说过匈奴第一勇士生过病。”胡姬冷笑道,“肯定是怕死。秦人打过来时,须卜居次个老家伙只顾自己,耆英连战场都未上,白白浪费了一身力气。现在又得病,哄骗谁呢。”

匈奴内部还在争吵不休,杨真率大军却悄悄赶了过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