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操、袁绍等人继续厉兵秣马,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夯实自己的根基而努力时,董璜正在晋阳视察完工的晋阳学宫。</P>

    人才不仅要争取,还要自己培养!只有拥有稳定的人才来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世家的人才虽然不少,而且能力也更强,但董璜可是太清楚世家都是个什么尿性了,在他们眼中,还是家族的利益最重要。</P>

    虽然在董璜的规划中,政权应该是以西凉旧部为核心,辅以关中世家,其次则是并州将校、益州士人为基本盘,不断吸纳各种人才充实,同时进行内部制衡。但现实中的将领因为底蕴不足,其实是不能和世家们抗衡的,为了不让世家做大,董璜不得不想办法引入其他的力量。</P>

    荀攸、钟繇这样的颍川士人是一个选择,但颍川的士人太强大了,董璜不敢继续吸纳。至于蔡邕为代表的儒学士人,嗯……可堪大用的真的蛮少的,于是只能从寒门士子着手了。</P>

    这时代的寒门,家世已经没落,几代人中都没有出过两千石的高官,正常来说都没法通过察举步入仕途了,同时不少人都失去了传家经学,没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但这些都不是问题,董璜可以帮他们啊!</P>

    大将军府和并州牧府的大门永远敞开着,想入仕做官?可以啊!只要你真的要有本事,能够通过考试,那你就可以进入府中为掾吏了!</P>

    这年头藏书最多的地方在哪儿?当然是东观了,这可是皇家藏书馆啊!和历史上不同,这些藏书现在可都被董璜好好的保护下来了,现在还在长安城呢!</P>

    也可以说,这些书都在董璜的手里,在这个年代活了二十多年的董璜,可是太清楚这些东观藏书对于这个时代的士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了,尤其是已经没落的寒门。</P>

    虽然不能将东观藏书全部拿出来,但是抄录一部分总可以吧?甚至连抄录都是一份美差,足以吸引一大批士人和寒门挤破头来争抢了。</P>

    除了藏书之外,董璜这边还有名师啊!蔡邕了解一下?</P>

    再经过通盘考虑后,在董璜的授予下,路粹和杜畿在晋阳城外的西山南段,选址修建了一座学宫,专门用来教导培养寒门士人,董璜打算到时候将岳父蔡邕请来坐镇学宫。</P>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建设后,晋阳学宫已经基本落成了,当董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带领一众官吏将校前往视察。</P>

    西山离晋阳城不远,董璜一行人骑马很快就赶到了这里,当看到雅致清净的学宫后,董璜满意的点了点头,“文蔚、伯侯你们辛苦了。”</P>

    路粹和杜畿摇了摇头,谦逊道,“多谢大将军关心,但我们也只是规划选址罢了,真正营建的是那些服苦役的鲜卑人,除了耗损一些粮食外和木石之外,没有对民生和农事造成什么影响,大将军可以放心。”</P>

    董璜自然知道这一点,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接着二人在前面引路,同时为董璜一行人介绍道,“大将军,这晋阳学宫现在只是主体的讲堂和藏书室完工了,还有士子住宿的斋舍以及一些休息用的亭阁和院落尚在建设,预计完工后占地可达百顷,可同时容纳数百人……”</P>

    董璜一边跟着路粹和杜畿游览学宫,一面默默的点头,对学宫现在的规模董璜还是满意的,现阶段肯定是够用了,日后再进行扩建就行了。</P>

    转了一圈后,董璜对着二人问道,“藏书室可以容纳多少卷书籍?”</P>

    杜畿回忆了一番后说道,“属下是按照万卷书的规模去建设的。”</P>

    万卷吗?也不算少了,估计除了自己也没人能拿出这么多的书籍了,现在还不是推广活字印刷的时候,不然这万卷书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抄录慢是慢了点,但也可以吸引一波人才了。</P>

    “刘长史”</P>

    听到董璜叫自己,刘艾立刻走了出来,“大将军,属下在。”</P>

    “立即以大将军府的名义上奏朝廷,就说为了教化并州胡人,我在晋阳建设了学宫,希望朝廷能允许我派人去东观抄录藏书,充实晋阳学宫,同时请求让蔡太常出任大祭酒。”</P>

    “然后再下一道命令,大将军府招募抄录藏书的士人,同时告诉全天下有心向学但又没有办法读书的人,只要他们愿意为了教化胡人出力,都可以免费入学。”</P>

    刘艾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这是打着教化胡人的大旗,从全天下搜集寒门士子啊!</P>

    贾诩皱眉想了想,还是站了出来,“大将军,学宫可以容纳的人数有限,我们是不是在学子入学前进行一些考核呢?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入学!”</P>

    董璜闻言一愣,随即想到了科举制度,现在虽然条件不成熟,但也可以开始推行简化版的了。</P>

    “文和说的不错,确实应该有个入学的标准才行,入学前进行一次考试吧!合格者方能入学。此外还有教学的内容,因为是要教化胡人,肯定是要和世家子弟的教育有所区别的,这些事情都交给蔡太常吧!”</P>

    “他是当世大儒,肯定比我们更加了解这些!”</P>

    “是”</P>

    见董璜答应了下来,贾诩点了点头,行过礼后就退了回去。</P>

    董璜想了想,觉得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整顿一下察举制,钟繇之前曾经向他提议,由朝廷派出人选去地方考察选拔人才,然后再将被举荐者召集起来,派官吏进行考核,再以能力大小任官。</P>

    事情是好事,但肯定是不能一下子就完成的,欲速则不达,要是太过急躁搞不好会惹出大麻烦,直接得罪了各地的世家。</P>

    思索过后,董璜开口说话了,“文和先生的话倒是提醒我了,如今的察举制举荐的人才,有很多都是名不副实、沽名钓誉之辈,这些人直接拉低了我大汉官吏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实在是可恶至极。”</P>

    “我打算日后对察举制选拔的人才也进行一些策论和经典考核,以此剔除那些徒有虚名的士人,诸位觉得如何?”</P>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得一愣,随即面面相觑起来,不知道该作何回答,主簿张松立即站了出来,“策问之法乃文帝所创,也是为了考核地方举荐的人才,大将军此举不过是恢复古制罢了,我想天下都会理解的。”</P>

    有了张松开头,众人也纷纷表态支持了董璜,不就是考试吗?谁怕谁啊!刷下去一些竞争者更好。董璜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P>

    第一步先推行考试,给察举制上一道保险,别以为被举荐了就可以当官了,考不过一样会被刷下去。等所有人都习惯了察举之后要考试,再找个茬办个大案,将举荐之权从地方官身上收回来。</P>

    到时候世家在地方的经济结构,也差不多被自己的均田制和商会瓦解渗了,而且寒门士子应该也有不少人进入仕途了,加上推行活字印刷、推广教育,世家也就不足为惧了。</P>

    不着急,千万不能着急,慢慢来吧!反正我有的是时间。</P>

    董璜思索片刻做出了决定,“此事就以我的名义上奏吧!”